養鴿近親配,如何配出頂級種鴿?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網路文章
鴿子的近親配不同於其他物種憑外觀可判定優劣。很多養賽鴿的人選擇近親配,但是鴿子內在的優秀基因憑眼睛是無法敲定的,如意志力、抗病力、定向力、避天災人害力等都是融化在血液中的基因,肉眼很難甄別,那麼如何配出頂級種鴿呢?
從遺傳學角度講,近親配指五代以內有血緣關係的各親代之間的交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近親配多在三代之間進行。
平代間主要有姨表兄妹配、姑表兄妹配、同父異母兄妹配、同母異父兄妹配、同父同母兄妹配;上下代間主要有姨外甥配、舅外甥女配、叔侄女配、姑侄配、父女配、母子配;三代之間主要有外公外孫女配、外婆外孫配、祖父孫女配、祖母孫子配等。
以上僅是一個大概公式,實際操作過程遠比此複雜,有時一羽近親鴿的作出,既包括平代配,也包括上下代配,還包括祖孫配甚至曾祖孫配等,不一而足。
近親配的目的在於濃縮,固定親本鴿的優秀基因,使這種優秀基因代代相傳,形成一個強大的近親種鴿群。但在固定親本鴿優秀基因的同時,某些劣性基因同樣也得到濃縮和固定。也就是說,同是近親鴿,一部分可能攜帶優秀基因,一部分可能攜帶劣性基因。這一點僅憑手感很難鑑別,甚至手感與品質恰恰相反,到了一定代數的多重近親鴿,手感好的未必是好的近親鴿,手感差的,卻恰恰是超級近親鴿。
同樣是近親配,為什麼有人就能培育出極品種鴿,有的人就不能。有的近親鴿從外觀看與其親代非常相似,但要據此判定內里也如此就太不靠譜了。關鍵在於近親作育手法。如果這羽近親鴿的親本鴿沒有經過1000公里競翔檢驗,而僅是生物學上的近親作出,那麼這羽鴿子很可能是外似里非了。也就是說,近親配是把雙刃劍,手法正確出精品,手法錯誤出廢品。
所謂手法正確,就是所有用於近親配的親本鴿,必須經過1000公里的賽場檢驗。這裡面有兩個要點:一是近親配的親本鴿必須經賽場檢驗;二是這個賽場必須是1000公里賽。
所有用於近親配的親本鴿無一例外地須經過1000公里賽場檢驗。做到這一點,不管走到幾重近親,近親鴿的內里都充滿活力;做不到這一點,幾輪近親下去,名鴿就會淪為觀賞鴿。
原因有兩點,一是1000公里賽事是頂級賽事,它所產生的賽鴿必定是頂級賽鴿,頂級賽鴿出的必定是頂級種鴿,以此循環往復,即賽鴿需要打造,種鴿需要製造。二是1000公里比賽驗證的是鴿子的綜合素質如智力、定向力、意志力、克服惡氣候力、續航力、躲避天災人害力等,這些都是種鴿的必備素質,而這一切短程賽無法驗證,短程賽驗證的僅是鴿子的單一素質——體力。僅僅有體力的鴿子決非頂級賽鴿,因此它也無法製造出頂級種鴿。
一羽1000公里冠軍鴿必定攜帶上代親本鴿的優秀基因。但這種優秀基因如不施以近親配加以濃縮、固定,而將它直接作為種鴿,則很難取得育種成功。因為賽鴿和種鴿截然不同,翔力和種力難集一身。如果這羽鴿子系雜交作出,其攜帶的基因為雜合子,遺傳走向難以確定,這就是為什麼「龍配龍出蟲」的原因。如果這羽鴿子存在飛傷的問題,也會影響遺傳。因此,需要以此鴿及其血緣鴿為親本進行近親配。
近親配是一個龐大,系統的工程,不能立竿見影,需耐住性子一輪輪的進行。重要的是,每一輪近親配所用親本鴿必須送上1000公里賽場進行檢驗。如此進行多輪,方可得到優質的多重近親子代鴿,至此才完成從頂級賽鴿中製造出頂級種鴿的任務。這些製造出的頂級種鴿,由於其上代所有的親本鴿無一例外的經過1000公里賽場的篩選,優秀基因得到濃縮、固定,劣性基因已被剔除,身上攜帶的是純合子,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種鴿,可以大膽使用而無需競翔驗證了。
完成了這些種鴿製造程序,才可享受近親配成果——你將擁有一個血緣純度一樣的多重近親種鴿群,而且所有的多重近親種鴿不必再經賽場檢驗,盡可自幼送進種鴿棚專司育種。
鴿子的近親配不同於其他物種憑外觀可判定優劣。很多養賽鴿的人選擇近親配,但是鴿子內在的優秀基因憑眼睛是無法敲定的,如意志力、抗病力、定向力、避天災人害力等都是融化在血液中的基因,肉眼很難甄別,那麼如何配出頂級種鴿呢?
從遺傳學角度講,近親配指五代以內有血緣關係的各親代之間的交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近親配多在三代之間進行。
平代間主要有姨表兄妹配、姑表兄妹配、同父異母兄妹配、同母異父兄妹配、同父同母兄妹配;上下代間主要有姨外甥配、舅外甥女配、叔侄女配、姑侄配、父女配、母子配;三代之間主要有外公外孫女配、外婆外孫配、祖父孫女配、祖母孫子配等。
以上僅是一個大概公式,實際操作過程遠比此複雜,有時一羽近親鴿的作出,既包括平代配,也包括上下代配,還包括祖孫配甚至曾祖孫配等,不一而足。
近親配的目的在於濃縮,固定親本鴿的優秀基因,使這種優秀基因代代相傳,形成一個強大的近親種鴿群。但在固定親本鴿優秀基因的同時,某些劣性基因同樣也得到濃縮和固定。也就是說,同是近親鴿,一部分可能攜帶優秀基因,一部分可能攜帶劣性基因。這一點僅憑手感很難鑑別,甚至手感與品質恰恰相反,到了一定代數的多重近親鴿,手感好的未必是好的近親鴿,手感差的,卻恰恰是超級近親鴿。
同樣是近親配,為什麼有人就能培育出極品種鴿,有的人就不能。有的近親鴿從外觀看與其親代非常相似,但要據此判定內里也如此就太不靠譜了。關鍵在於近親作育手法。如果這羽近親鴿的親本鴿沒有經過1000公里競翔檢驗,而僅是生物學上的近親作出,那麼這羽鴿子很可能是外似里非了。也就是說,近親配是把雙刃劍,手法正確出精品,手法錯誤出廢品。
所謂手法正確,就是所有用於近親配的親本鴿,必須經過1000公里的賽場檢驗。這裡面有兩個要點:一是近親配的親本鴿必須經賽場檢驗;二是這個賽場必須是1000公里賽。
所有用於近親配的親本鴿無一例外地須經過1000公里賽場檢驗。做到這一點,不管走到幾重近親,近親鴿的內里都充滿活力;做不到這一點,幾輪近親下去,名鴿就會淪為觀賞鴿。
原因有兩點,一是1000公里賽事是頂級賽事,它所產生的賽鴿必定是頂級賽鴿,頂級賽鴿出的必定是頂級種鴿,以此循環往復,即賽鴿需要打造,種鴿需要製造。二是1000公里比賽驗證的是鴿子的綜合素質如智力、定向力、意志力、克服惡氣候力、續航力、躲避天災人害力等,這些都是種鴿的必備素質,而這一切短程賽無法驗證,短程賽驗證的僅是鴿子的單一素質——體力。僅僅有體力的鴿子決非頂級賽鴿,因此它也無法製造出頂級種鴿。
一羽1000公里冠軍鴿必定攜帶上代親本鴿的優秀基因。但這種優秀基因如不施以近親配加以濃縮、固定,而將它直接作為種鴿,則很難取得育種成功。因為賽鴿和種鴿截然不同,翔力和種力難集一身。如果這羽鴿子系雜交作出,其攜帶的基因為雜合子,遺傳走向難以確定,這就是為什麼「龍配龍出蟲」的原因。如果這羽鴿子存在飛傷的問題,也會影響遺傳。因此,需要以此鴿及其血緣鴿為親本進行近親配。
近親配是一個龐大,系統的工程,不能立竿見影,需耐住性子一輪輪的進行。重要的是,每一輪近親配所用親本鴿必須送上1000公里賽場進行檢驗。如此進行多輪,方可得到優質的多重近親子代鴿,至此才完成從頂級賽鴿中製造出頂級種鴿的任務。這些製造出的頂級種鴿,由於其上代所有的親本鴿無一例外的經過1000公里賽場的篩選,優秀基因得到濃縮、固定,劣性基因已被剔除,身上攜帶的是純合子,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種鴿,可以大膽使用而無需競翔驗證了。
完成了這些種鴿製造程序,才可享受近親配成果——你將擁有一個血緣純度一樣的多重近親種鴿群,而且所有的多重近親種鴿不必再經賽場檢驗,盡可自幼送進種鴿棚專司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