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鴿配對中決不能犯的四大禁忌!你都知道嗎?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賽鴿世界
選用種鴿是養鴿參賽的基礎工作,做好了容易出成績,做不好難出成績,做壞了根本飛不出成績。
每個人選擇種鴿免不了都會有失誤,因此選擇種鴿的工作就應當有些應忌諱的地方。
一、忌以貌取鴿
許多鴿友犯這個毛病,他們總是特別重視鴿子外在的形體美,而忽視了鴿子內在的競飛能力及其遺傳特性。
不少鴿友選用種鴿的標準好象不自覺地就鎖定在了是否漂亮上,不知道是什麼道理讓人們對鴿子的美如此鍾情。
據說胡本的"年輕藝術家"是只丑鴿子,克拉克的"613"之像也是羽丑鴿子。
兩位"神仙"都有過眼拙的時候,可以成為我們一般鴿友反思以貌取鴿的教材了吧?
1
表現一:刻板印象
一見石板灰鴿就肯定有詹森鴿血緣,一見黃眼絳鴿就說是西翁血統,一見細尾鴿就說是快速鴿,一聽說是國內的鴿子就晃蕩腦袋,而較起真來十之八九是風馬牛不相及。
憑著一點刻板印象選鴿作種用,鴿友們的忠告一點也聽不進去,如此地刻舟求劍,猴年馬月才能用上好鴿子?
2
表現二:暈輪效應
看其一點後評估全鴿,有點象管中窺豹的意思。
選用種鴿中的這種現象屢見不鮮,象單純地以翅取鴿、以尾取鴿、以腿取鴿、以頭面選鴿、以眼睛選鴿等等。
看某一部位好就以為整個鴿子不錯,就敢做種用,很難有好的種用效果。
這種以貌取鴿的思路顯得非常狹窄,育種成功的機會很少。
二、 忌惟我血統獨尊
老子的鴿子天下第一,誰都得望我項背。
我真沒見過這樣的鴿子,實在見過這樣的狂徒,某人一旦有了"天下第一"的感覺,事實往往不過兩三年即江山易主了。譬如:張三的賽鴿前年飛獲冠軍,馬上抖毛乍翅,誰的鴿子也看不上眼了。
再育賽鴿時誰的好鴿子也不用了,一味近交甚至是嫡親繁育,什麼父女配、母子配、兄妹姐弟配,結果是頭年春賽飛完三百公里空距就癟茄子了。
更可氣的是,別人勸其摻入其它良血時非但不聽,反而更加鄙視別人的血統,繼而全面近親繁殖把所有有血緣關係的棚舍鴿都組成對了,又繁育了一群賽鴿。結果呢?今年"濤聲依舊"--又敗了。
再譬如:李四買過一羽"詹森鴿"飛出了好成績,此後非"詹森鴿"不引、不用、莫進棚。
自己把自己封閉在"詹森鴿"的小圈子裡,再也不想出去了。類似"憋死牛"的人,專一的精神可敬,僵死的頭腦可笑,養鴿參賽難有大成就。
鴿界盛傳詹森鴿雜交其他鴿系後比純種詹森鴿飛得好,足見詹森鴿並非天下第一。
其實,所謂天下第一血統只是鴿主的一種自我感覺,輕飄飄的誰都可以有的感覺,或者說是某些人懷著什麼目的吹捧出來的東西。
鴿界雖然存在很多優秀的信鴿血統,卻沒有一個能堪稱天下第一。
現在賽鴿場上的贏家已經不再是那些手裡持有一個什麼高貴血統的人,而是那些聰明的"雜家"。
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哪一個信鴿血統真的能讓誰打遍天下無敵手,雜合的血統成就了許多強豪。
三、忌種鴿終身制
有的鴿友一經發現某羽鴿子種用價值不錯即種用到老,直到無精或不產蛋為止。
鴿主之所以這樣做,一個動因是貪焚,妄想種鴿會不斷地繁殖優秀賽鴿,另一個原因是聽信別人的蠱惑模糊了認識。
貪慾影響面小,用不著做太多的說服工作,認識問題影響面大,不整明白了遺害多多。
賣鴿人為了順利收回投資,處心積慮地編造了不少老齡種鴿的神話,再給我們預備了有大將風度的帽子,或多或少的也就堅定了我們鴿友當中一些人對種鴿終身制的信念。另外,還有一種種鴿終身制的表現形式,發現了一個比較好的種鴿組合之後即永遠不再拆對。憑藉一對種鴿打天下的故事內容尚需再豐富,否則感動不了多少人了。
誰都知道,憑藉一對種鴿打天下能頂兩三年,時間長些就"不好使",最佳育齡之後再繁殖的賽鴿多數沒勁。
其實,有的鴿友不是總想守著一對種鴿不拆配,而是不敢拆配,擔心拆對後育種效果不好,對自己使用種鴿的能力缺乏信心。別害怕,多歷練會增強信心。
老種鴿
四、忌碰運氣
現在人們買種鴿碰大運的水平也碰高了,不在國內碰,認為去外國碰更有意思。
據說有人出手不凡,甩手就是幾萬歐元,一萬歐元一羽種用鴿,看錢給拿鴿子好了。
老外看著我們大款的皮包,眼睛都閃光,而我們的大款並不怎麼懂鴿子,更不想費太多腦筋了解要買什麼鴿子,一個門兒的心思就是要買幾萬歐元的老外的良心瞧瞧到底怎麼樣。
選鴿子如此,用鴿子據說更得碰運氣。
老玩鴿子的人這麼說,新玩鴿子的人也這麼說,外國人這樣講,我們也跟著這樣講,看起來大家都沒有多少信鴿育種的真本領,難怪有識之士對育種不再感興趣改轍琢磨放鴿子去了。
那麼,選用種鴿碰大運給我們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有人說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沮喪和僅只占幾個百分點的愜意,最終將導致迷信。言之有理,我信。
選用種鴿是養鴿參賽的基礎工作,做好了容易出成績,做不好難出成績,做壞了根本飛不出成績。
每個人選擇種鴿免不了都會有失誤,因此選擇種鴿的工作就應當有些應忌諱的地方。
一、忌以貌取鴿
許多鴿友犯這個毛病,他們總是特別重視鴿子外在的形體美,而忽視了鴿子內在的競飛能力及其遺傳特性。
不少鴿友選用種鴿的標準好象不自覺地就鎖定在了是否漂亮上,不知道是什麼道理讓人們對鴿子的美如此鍾情。
據說胡本的"年輕藝術家"是只丑鴿子,克拉克的"613"之像也是羽丑鴿子。
兩位"神仙"都有過眼拙的時候,可以成為我們一般鴿友反思以貌取鴿的教材了吧?
1
表現一:刻板印象
一見石板灰鴿就肯定有詹森鴿血緣,一見黃眼絳鴿就說是西翁血統,一見細尾鴿就說是快速鴿,一聽說是國內的鴿子就晃蕩腦袋,而較起真來十之八九是風馬牛不相及。
憑著一點刻板印象選鴿作種用,鴿友們的忠告一點也聽不進去,如此地刻舟求劍,猴年馬月才能用上好鴿子?
2
表現二:暈輪效應
看其一點後評估全鴿,有點象管中窺豹的意思。
選用種鴿中的這種現象屢見不鮮,象單純地以翅取鴿、以尾取鴿、以腿取鴿、以頭面選鴿、以眼睛選鴿等等。
看某一部位好就以為整個鴿子不錯,就敢做種用,很難有好的種用效果。
這種以貌取鴿的思路顯得非常狹窄,育種成功的機會很少。
二、 忌惟我血統獨尊
老子的鴿子天下第一,誰都得望我項背。
我真沒見過這樣的鴿子,實在見過這樣的狂徒,某人一旦有了"天下第一"的感覺,事實往往不過兩三年即江山易主了。譬如:張三的賽鴿前年飛獲冠軍,馬上抖毛乍翅,誰的鴿子也看不上眼了。
再育賽鴿時誰的好鴿子也不用了,一味近交甚至是嫡親繁育,什麼父女配、母子配、兄妹姐弟配,結果是頭年春賽飛完三百公里空距就癟茄子了。
更可氣的是,別人勸其摻入其它良血時非但不聽,反而更加鄙視別人的血統,繼而全面近親繁殖把所有有血緣關係的棚舍鴿都組成對了,又繁育了一群賽鴿。結果呢?今年"濤聲依舊"--又敗了。
再譬如:李四買過一羽"詹森鴿"飛出了好成績,此後非"詹森鴿"不引、不用、莫進棚。
自己把自己封閉在"詹森鴿"的小圈子裡,再也不想出去了。類似"憋死牛"的人,專一的精神可敬,僵死的頭腦可笑,養鴿參賽難有大成就。
鴿界盛傳詹森鴿雜交其他鴿系後比純種詹森鴿飛得好,足見詹森鴿並非天下第一。
其實,所謂天下第一血統只是鴿主的一種自我感覺,輕飄飄的誰都可以有的感覺,或者說是某些人懷著什麼目的吹捧出來的東西。
鴿界雖然存在很多優秀的信鴿血統,卻沒有一個能堪稱天下第一。
現在賽鴿場上的贏家已經不再是那些手裡持有一個什麼高貴血統的人,而是那些聰明的"雜家"。
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哪一個信鴿血統真的能讓誰打遍天下無敵手,雜合的血統成就了許多強豪。
三、忌種鴿終身制
有的鴿友一經發現某羽鴿子種用價值不錯即種用到老,直到無精或不產蛋為止。
鴿主之所以這樣做,一個動因是貪焚,妄想種鴿會不斷地繁殖優秀賽鴿,另一個原因是聽信別人的蠱惑模糊了認識。
貪慾影響面小,用不著做太多的說服工作,認識問題影響面大,不整明白了遺害多多。
賣鴿人為了順利收回投資,處心積慮地編造了不少老齡種鴿的神話,再給我們預備了有大將風度的帽子,或多或少的也就堅定了我們鴿友當中一些人對種鴿終身制的信念。另外,還有一種種鴿終身制的表現形式,發現了一個比較好的種鴿組合之後即永遠不再拆對。憑藉一對種鴿打天下的故事內容尚需再豐富,否則感動不了多少人了。
誰都知道,憑藉一對種鴿打天下能頂兩三年,時間長些就"不好使",最佳育齡之後再繁殖的賽鴿多數沒勁。
其實,有的鴿友不是總想守著一對種鴿不拆配,而是不敢拆配,擔心拆對後育種效果不好,對自己使用種鴿的能力缺乏信心。別害怕,多歷練會增強信心。
老種鴿
四、忌碰運氣
現在人們買種鴿碰大運的水平也碰高了,不在國內碰,認為去外國碰更有意思。
據說有人出手不凡,甩手就是幾萬歐元,一萬歐元一羽種用鴿,看錢給拿鴿子好了。
老外看著我們大款的皮包,眼睛都閃光,而我們的大款並不怎麼懂鴿子,更不想費太多腦筋了解要買什麼鴿子,一個門兒的心思就是要買幾萬歐元的老外的良心瞧瞧到底怎麼樣。
選鴿子如此,用鴿子據說更得碰運氣。
老玩鴿子的人這麼說,新玩鴿子的人也這麼說,外國人這樣講,我們也跟著這樣講,看起來大家都沒有多少信鴿育種的真本領,難怪有識之士對育種不再感興趣改轍琢磨放鴿子去了。
那麼,選用種鴿碰大運給我們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有人說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沮喪和僅只占幾個百分點的愜意,最終將導致迷信。言之有理,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