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新取異談種鴿:年年引種未必不敗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標新取異談種鴿

要造就優秀賽鴿,關鍵離不開種、養、訓。每談起種鴿的話題,總認為是老生常談,但今天筆者想以標新取異的形式,與鴿友們共同探討之。

賽鴿難飛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故而造成在種鴿方面大做文章的鴿友也日益劇增!且眾說紛雲、觀點不一,但最多的一種說法就是:要想在鴿界每年都立於不敗之地,那就必須年年引進高品質的優良賽鴿。

雖說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本人實難完全苟同。

鴿友中為工薪階層和一般條件的頗多,要想引進真正的高品位的優良賽鴿,動輒大幾千元、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豈不是天方夜譚?談何容易,連想都不敢想。更何況就是引進了不錯的種鴿,也未必就一定能飛出好成績。即便是引進冠軍鴿、鴿王,也不能完全保證就能飛得好,這種例子舉不勝舉,已是人所共知之事。

年年引進種鴿,確實能使自家種群增添活力,後裔鴿體質健壯、聰慧,雜交出優勢,這完全符合自然規律之法則。但要是一味地追求引進新品種,而忽略老品系的使用,不一定就是最完美的選擇。

老是認為自家的優良種群出問題了,老化了,後代飛不出成績就是一群浪費糧食和財物的吃貨、廢物,血統、品系再好,也只能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了。可為什麼就不找一找問題出在那呢?出現這種後果的根源何在?

事實證明,老品系只要調理、運用得當,後裔還是可以飛好的。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今年公棚決賽6名,同棚另一羽灰決賽飛了188名(附圖),都是多年的老品系鴿的孫代、重孫代鴿等。像這種例子很多鴿友都深有體會,可以說不管老品系還是新品種,都要根據自家種群的具體且又實際的情況而定。其中最至關重要的環節還是在於,優良賽鴿是否穩定的遺傳到位。

不要認為有了好的血統、品系鴿,再做好防疫及治療,把鴿子養得膘肥體壯就萬事大吉了,只坐等愛鴿代代發揮,飛出好成績,賽季為主人爭金奪銀。不然,種鴿膘肥並非就是體壯,說不定還是亞健康。再說種鴿繁育後代,對遺傳基因有直接影響。遺傳基因表達指的是遺傳資訊的轉錄和翻譯過程,而調控基因表達最關鍵的階段在轉錄,其主要受剪切方式的影響。至於環境是跟自然選擇、基因突變、遺傳漂變和基因流有關。

在動物中進行的研究表明,有兩種常用的方法:一種是近親繁殖法,即提練純種,使一個品種秉賦的基因趨於一致,以觀察它們在能力方面的近似性。在個體之間越是相似,其遺傳決定成分越多,說明遺傳基因更加到位;另一種方法是選擇性繁殖。這兩種就是鴿界常用的方法。

瞭解了關於遺傳的這些環節,注意:每個環節受到影響,出點問題,都不會有穩定的遺傳。整個遺傳過程受多方面的影響,如氣候變化、地理環境、個體的體質差異等,均對遺傳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說在種鴿繁育期,必須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以制定適宜的最佳方案。

(一)因時制宜:根據整體觀念及鴿體的生理功能變化,必然受到季節、氣候的影響,本來的顯性基因也未必就能表現。如夏季的炎熱酷暑,冬季的嚴寒冰凍,秋季的陰雨濕氣,根據這些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調整種鴿的狀態,讓繁育期種鴿始終保持優良顯性遺傳的最佳狀態。

(二)因鴿制宜:根據種鴿的年齡、性別、羽色、眼砂、主副羽、骨骼、體質及習性的不同特徵,還要注意觀察肉眼看不到的種鴿大腦智力及智商的外在表現。把握好種鴿繁育期的每一個重要環節。智商與智力相關,兩者不能一概而論。智商只是通過智力量表測得的分數,而智力則是一個認知能力的基礎。其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向力、分析判斷能力、應變能力等。要想培育出優秀聰慧的愛鴿,就必須深入觀察、細心調理、認真篩選、努力實踐、堅持不懈,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我們每個鴿友家裡都有血統、品系好的愛鴿,只是數量多少不同,優劣有些差異而已。且珍惜,慎重淘汰。當然,有條件引進新品種就更完美了。無論怎樣,只要按照自然規律的法則,把握好遺傳要素與受影響環節,將種鴿智慧型優秀的顯性遺傳基因,調整、發揮到極致,穩定遺傳到位,堅信都能培育出後代優良的種鴿和優秀的賽鴿。

21.jpg


22.jpg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