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長知識:工薪鴿友引種之道
版主:NSR-268835
第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
工薪鴿友談及引種,往往都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想買好鴿子,但價格又覺得有點負擔不起,想到高價買來的鴿子若不發揮,自己那麼多的投入就打了水漂,就會造成所謂“前怕狼後怕虎”的心理。鴿友千里鴿緣認為引種不外乎兩條:第一選對人,第二選對鴿。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他的引種之道《工薪草根一族引種之我見》
第一,選對人。就選人來講,人品是第一位的。人品好,鴿德自然高。人品好的人,只會把自己認為達到標準的鴿子賣給你(雖然不一定都能看准,但至少他內心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不會把玩不出來,要淘汰的鴿子處理給你(除非你自己看中人家的淘汰鴿,他也會把實際情況告訴你)。賣鴿子給你,玩不出來他會感到內疚和不安,會感到自責,會分析自己的鴿子在別人手中不走路的原因,以便不斷提高和改進,尤其能體會工薪草根一族處境和困難。
有了人品的保障,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了。選擇的物件有名家大戶,也有實戰型中小戶。名家大戶,養鴿數百羽,那都是不缺錢的主,引進的種鴿都是名血名系,價格不菲。工薪草根一族看見其鴿子,那是望眼欲穿,而談到價格,又是望而生畏。實戰型中戶,養鴿百十羽,一般都養有三路以上血系,而且都有不錯的發揮。價格也算是中等,可以接受。實戰型小戶,養鴿幾十羽,走少而精路線,一般主養一路血系,輔以少數其它鴿系,發揮穩定。價格中下,能接受。
個人建議選擇實戰型中小戶發揮穩定的一路血系,一次購3羽以上,聽取原鴿主的配對建議,作育幼鴿至少一半按原鴿主的建議配對,另一半按自己的創新思路配對,這樣成功的幾率會更高一些。又跑偏了,引種不扯配對,打住。
第二,選對鴿。談到選鴿,可選的對象就多了,從年齡上講,可選老、中、青、幼;從成績上講,可選高獎、中獎、尾獎、遲歸和未上過路的,成績上細分又可分普賽、特比環賽、公棚賽等;從血統上講,有雜交、遠親、近親、超近親等。
從年齡上講,我個人覺得選擇作育記錄優秀的老齡種鴿是工薪草根一族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記得詹森說過:“寧願用一羽素質已證實是好的15歲老鴿來繁殖,也不情願用一羽年僅一歲,而對它一點都不瞭解的鴿子當種鴿。”羅傑·富雷卡也說:“就育種而言,不必顧忌老齡鴿,只要它強壯而且健康,便可選擇育種。”而事實上“老白眼33”在14歲時育出一羽幼鴿,在一次奧爾良賽事中領先10分鐘歸巢而奪得冠軍;詹森大銘鴿019(B73-6736019)在1987年進入日本任秀夫棚中時已經14歲,同樣為任秀夫作出了傑出貢獻;1999年的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荷蘭托瑞門的92-1134130雌雨點,已是一羽8歲鴿;我自己引進一羽10歲的老雄,在11歲時同樣作出一羽瑞麗10名。因此說,引進老齡超級種鴿或優秀種鴿,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一種走向成功的捷徑。
關於成績和血統,我個人覺得要綜合起來考慮,近親、高位入賞又適合留種的當然是首選;近親、中低位入賞且適合留種的也是較好的選擇;近親、歸巢,超近親、未上過路個體好且適合留種的也可以考慮。在這裡都提到了“適合留種”四個字,指的是要達到原鴿主留種標準和引種者做種標準,具體不詳述。
引進後,建議老齡種鴿採取老少配,留子代,飛孫代;成績鴿配近親鴿,外地鴿配本地鴿,配對中至少有一方是飛過的,這樣成功的幾率會更大一些。不好意思,又一次跑偏,引種不扯配對,打住,打住。
工薪鴿友談及引種,往往都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想買好鴿子,但價格又覺得有點負擔不起,想到高價買來的鴿子若不發揮,自己那麼多的投入就打了水漂,就會造成所謂“前怕狼後怕虎”的心理。鴿友千里鴿緣認為引種不外乎兩條:第一選對人,第二選對鴿。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他的引種之道《工薪草根一族引種之我見》
第一,選對人。就選人來講,人品是第一位的。人品好,鴿德自然高。人品好的人,只會把自己認為達到標準的鴿子賣給你(雖然不一定都能看准,但至少他內心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不會把玩不出來,要淘汰的鴿子處理給你(除非你自己看中人家的淘汰鴿,他也會把實際情況告訴你)。賣鴿子給你,玩不出來他會感到內疚和不安,會感到自責,會分析自己的鴿子在別人手中不走路的原因,以便不斷提高和改進,尤其能體會工薪草根一族處境和困難。
有了人品的保障,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了。選擇的物件有名家大戶,也有實戰型中小戶。名家大戶,養鴿數百羽,那都是不缺錢的主,引進的種鴿都是名血名系,價格不菲。工薪草根一族看見其鴿子,那是望眼欲穿,而談到價格,又是望而生畏。實戰型中戶,養鴿百十羽,一般都養有三路以上血系,而且都有不錯的發揮。價格也算是中等,可以接受。實戰型小戶,養鴿幾十羽,走少而精路線,一般主養一路血系,輔以少數其它鴿系,發揮穩定。價格中下,能接受。
個人建議選擇實戰型中小戶發揮穩定的一路血系,一次購3羽以上,聽取原鴿主的配對建議,作育幼鴿至少一半按原鴿主的建議配對,另一半按自己的創新思路配對,這樣成功的幾率會更高一些。又跑偏了,引種不扯配對,打住。
第二,選對鴿。談到選鴿,可選的對象就多了,從年齡上講,可選老、中、青、幼;從成績上講,可選高獎、中獎、尾獎、遲歸和未上過路的,成績上細分又可分普賽、特比環賽、公棚賽等;從血統上講,有雜交、遠親、近親、超近親等。
從年齡上講,我個人覺得選擇作育記錄優秀的老齡種鴿是工薪草根一族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記得詹森說過:“寧願用一羽素質已證實是好的15歲老鴿來繁殖,也不情願用一羽年僅一歲,而對它一點都不瞭解的鴿子當種鴿。”羅傑·富雷卡也說:“就育種而言,不必顧忌老齡鴿,只要它強壯而且健康,便可選擇育種。”而事實上“老白眼33”在14歲時育出一羽幼鴿,在一次奧爾良賽事中領先10分鐘歸巢而奪得冠軍;詹森大銘鴿019(B73-6736019)在1987年進入日本任秀夫棚中時已經14歲,同樣為任秀夫作出了傑出貢獻;1999年的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荷蘭托瑞門的92-1134130雌雨點,已是一羽8歲鴿;我自己引進一羽10歲的老雄,在11歲時同樣作出一羽瑞麗10名。因此說,引進老齡超級種鴿或優秀種鴿,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一種走向成功的捷徑。
關於成績和血統,我個人覺得要綜合起來考慮,近親、高位入賞又適合留種的當然是首選;近親、中低位入賞且適合留種的也是較好的選擇;近親、歸巢,超近親、未上過路個體好且適合留種的也可以考慮。在這裡都提到了“適合留種”四個字,指的是要達到原鴿主留種標準和引種者做種標準,具體不詳述。
引進後,建議老齡種鴿採取老少配,留子代,飛孫代;成績鴿配近親鴿,外地鴿配本地鴿,配對中至少有一方是飛過的,這樣成功的幾率會更大一些。不好意思,又一次跑偏,引種不扯配對,打住,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