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鴿友該如何平穩度過訓放期?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中信網

六點經驗助力工薪鴿友平穩度過訓放期(圖)

隨著近年來賽鴿競技運動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鴿友加入到飼養賽鴿的隊伍中來,飼養並參賽的鴿友則占到90%左右。外行人看我們都覺得飼養賽鴿與飼養寵物狗、貓等小動物相差不多,吃飽喝足即可;但真正飼養賽鴿的鴿友知道其實不然,除了每天一日三餐等基礎管理工作以外,日常的疾病預防、配對期管理、育雛期管理、訓賽期管理……可以說一年到頭我們都沒有鬆懈的時候,這不剛剛把種鴿配對工作完成了,本該鬆口氣了,可協會的春賽訓放工作又如期開始了,心中的那根弦又得再次繃緊了。但鴿友們都沒有一句怨言,只因為我們都有一顆誠摯的愛鴿之心,也正是有了它們,我們的業餘生活才多姿多彩,緊張的工作節奏才得以舒緩,正是應了那句話:“忙碌並快樂著”。

其實早在協會組織訓放以前,就有一部分鴿友不是自己開車進行多次短距離訓放就是與私人訓放車已經走了好幾趟,讓春賽的選手鴿及早進入了訓放模式;但也有部分工薪鴿友因工作等原因沒能提前訓放,只能和協會公訓三五站就參賽,若不能將參訓選手鴿管理好,就起不到訓放的真正目的,反而影響到後續的比賽,下面就簡單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訓放期間工薪鴿友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一、訓放工作可適當提前

訓放的目的在於讓選手鴿提前進入競技狀態,適應訓練模式,目前大多協會、俱樂部組織的公訓次數相對較少,有條件的鴿友可以在協會公訓前進行幾次短距離私訓,有效減少公訓時產生的急性應激反應;同時經過多次訓放,可以及早淘汰體質較差、定向能力差以及無法適應短距離高密度訓放模式的參賽鴿;

二、訓放工作要注意適度

近兩年,在協會、俱樂部公訓前的小型私家訓放車很是火熱,基本上百餘公里訓放天天都有,極大方便了鴿友賽前訓放,但鴿友也應該根據參賽鴿情況做好自己的訓放計畫,要做到“適度”訓放,根據訓放歸巢、參訓鴿體能恢復等實際情況確定下一站訓放時間及路程,讓參訓鴿在體能消耗、體能恢復這個訓放過程中逐步提升競技狀態,而不是逐漸降低競技狀態,進而使參訓鴿產生厭煩、厭飛,甚至發生遲歸不歸情況;

三、訓放歸巢要勤記錄

參訓鴿歸巢後,要及時將參訓鴿喚回鴿棚內休息,使賽鴿體能及早恢復,為下一站訓放做好調理工作,記錄好每一羽參訓鴿歸巢時間、歸巢後的身體狀態、進食、排泄情況,做到勤於觀察,發現明顯問題如:撞傷、斷翅等情況要及時進行處理;除特殊情況外,要避免對參訓鴿的打擾,讓它們能夠有充足的休息以恢復體能;

四、遲歸晚歸鴿要多一些關愛少一些責備

經過較長時間訓放歸巢的鴿子,歸巢後多少都會呈現出一定的疲憊感,越是遲歸或晚歸的參訓鴿疲憊感越強烈。鴿友都知道,賽鴿歸巢路徑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直線,而是曲折的,有的甚至是反反復複、來來回回,實際飛翔距離甚至超過直線距離的一倍以上,而這些遲歸晚歸鴿則要消耗更多的體能來飛翔,一次兩次的遲歸或晚歸併不能過早將賽鴿定死刑,要多一些關愛少一些責備,通過訓放以及比賽的綜合資料來評判一羽賽鴿的飛翔能力相對科學合理;

五、訓放期間要注意飼料搭配科學合理


訓放就是體能消耗——體能恢復的一個往復過程,賽鴿長時間飛行就會消耗體能,尤其是在訓放中消耗的體能要遠大於家飛訓練,而賽鴿體能恢復過程不僅需要充足的休息,最重要的就是飼料的攝取,通過科學合理的訓賽期飼料配比,使參訓鴿能夠快速恢復體能,迎接下一次更遠距離的挑戰;

六、訓放歸巢次日勤觀察少打擾

因長時間飛翔,參訓鴿歸巢首日大多表現出精神狀態不佳、稀便、厭飛情況,但大多參訓鴿經過一夜的休息調整恢復,次日一早就能夠正常家飛訓練,有時間的鴿友在參訓鴿歸巢次日要勤觀察,通過家飛情況來瞭解參訓鴿的精神狀態、體能恢復情況,發現次日仍舊厭飛、稀便不止的參訓鴿要重點觀察,多半因體質差感染了其它疾病,要進行隔離治療,避免互相傳染。若要逐羽上手查看參訓鴿的體能恢復情況,儘量選擇歸巢次日傍晚,檢查後應將參訓鴿放回原巢格位置,減少因誤飛其它巢格引發的爭鬥事件,給予參訓鴿充足的休息恢復,保障下次訓放工作如期進行。

以上六點經驗希望能夠對正在參加訓放工作的工薪鴿友有所幫助,相信通過科學合理的訓放計畫,一定能夠讓工薪鴿友在後續比賽中取得理想成績,依據訓放中做的記錄工作,也為我們能夠全面細緻瞭解每一羽參訓鴿的飛翔能力提供了判斷依據,哪羽賽鴿適合晴天高分速、陰天低分速、霧霾天氣等,同時也為指定選手鴿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這裡提前預祝廣大參賽鴿友2018年春季競賽中取得好成績。

附圖請欣賞:

11.jpg
▲ 歸巢後參訓鴿出現精神狀態不佳情況


12.jpg
▲ 霧霾等惡劣天氣歸巢的白鴿翅膀泛黑,呼吸道防治要注意


13.jpg
▲ 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比是參訓鴿恢復體能的關鍵一環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