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長知識:家飛訓放的節點


版主:NSR-268835
1 頁 (共 1 頁) 1 篇文章

鴿事百科

春賽在即,春訓正當時。在春季,繼育種配對後,幼鴿的家飛、訓放也是鴿友們需要重點關注的。那麼幼鴿怎樣家飛比較好?家飛多長時間比較好?路訓多長距離是最妙等問題,都是鴿友們非常關注的。在ytsg的《幼鴿家飛訓放的節點》一文中,就對賽鴿家飛及訓放的現象和問題進行探討,鴿友們可略作參考。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問題一:賽鴿家飛,起飛後,飛十到二十分鐘就落下,此時的鴿子都在張嘴喘大氣,翅膀還有些趿拉,好像累極了!如果你問一些“高手”,特別是喜歡用藥的,他會毫不猶疑地告訴你:你的鴿子呼吸道有問題!然而就是這些鴿子,家飛超過了二十分鐘,在一小時以內,落下來,它們的第一個動作卻是——追雌打雄,好像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怎麼了?呼吸道又沒問題啦?你說這是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現象呢?這一現象的關鍵在哪呢?

問題二:路訓,有的人交通方便,路訓很到位,鴿會還沒起站他可能200已經下來好幾趟啦,有的人只是跟鴿會放上七八次就上決賽,而成績卻在他們之上,真是種的問題?還是訓放方法的問題?

問題三:有些鴿友,引種很給力,可就是飛不好,而別人從他那裡要個蛋什麼的卻飛得很好!這絕不是種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關節點又在哪呢?

帶著問題我閱讀了許多專著,知道了些許鴿子的生理、發育及競翔知識,用這些知識點可以很好地解答上面的問題,並通過實踐應用得到了很好的證實,現把一點心得寫出來與鴿友們共同探討,以期解決日常家飛及訓放的節點問題,如有不妥敬請磚來!

第一,從一些研究報告中我們得知,野生狀態下的鴿子其尋食範圍一般在30-50公里之間,如果在這之間出現了食物短缺,鴿子將會遷居至食物更為豐富的地方。

“30-50公里的範圍”這是一個很直接的資料,你怎樣去理解認識這組資料?這一範圍或者說空距,我們的鴿子要飛多少時間?在正常狀況下,鴿子的速度是80公里/小時,或者是1200米/分,也就是說,30至50公里,鴿子要飛22至37分鐘。這進一步說明鴿子在純自然狀態下的續航時間是在20至40分鐘,飛行空距是在30至50公里之間,這是它的本能所及,如要超越這一節點,必須進行訓練。

第二,我們已經知道,鴿子體內有九個氣囊,賽鴿的氣囊遠比肉鴿的發達許多,擁有發達的氣囊是比賽取勝的關鍵;而發達的氣囊從何而來?生物學理論告訴我們,當幼鴿在學飛過程中,必須用到氣囊供氧,這種條件反射將刺激大腦皮質產生相應的體內激素,促進相應器官的生長與發育,聯繫第一點,也就是說如果幼鴿的家飛不能達到20分鐘以上,其氣囊的生長發育將不充分,將直接影響後來的競翔運動能力。

第三,賽鴿的呼吸過程是“雙重呼吸”,即賽鴿在吸氣時,新鮮空氣進入肺及各氣囊,此時空氣中的氧氣在肺裡做了第一次交換;出氣的時候,氣囊裡的空氣又經過肺,又做第二次氣體交換,所以叫“雙重呼吸”。

第四,賽鴿在長時間飛行的開始階段,90%以上為糖元供能,10%以下為脂肪供能,隨著時間的延長,由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漸增大,到長時間飛行結束前,95%-98%的能量來自體內脂肪的分解供能,為什麼經過長距離比賽回來的鴿子,你會發現它“廋了一圈”,就是因大量消耗了體內脂肪所致。

賽鴿為什麼起飛十多分鐘落下時會喘大氣?就因為在此時段內,鴿子主要是靠體內糖元供能,是利用直接呼吸來供氧,此時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排泄系統、能量供給系統還沒有充分配合協調,所以出現喘大氣、疲勞等直觀反應,當經過一段時間的續飛之後,上述各系統配合協調,各系統的運行供給與飛鴿的運動相適應,特別是當雙重呼吸與體內脂肪供能相適應後,鴿子將不再感到呼吸急促和困難。

聯繫我們觀察到的第一個現象,我們應得到一個結論:就是鴿子家飛應該在半小時以上才能充分調動各系統的配合,才能達到刺激鴿子各器官的生長發育,達到家飛鍛煉的目的。這一點也很好地解釋了野生狀態下的鴿子為什麼一般只在30至50公里的範圍內尋食的生存特性。

第五,我們知道,“賽鴿生長發育階段是組織和器官功能完善和成熟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這一最佳時期,直接影響賽鴿的競翔運動能力”。那麼問題三中的現象是不是與這一點有直接的關係呢?當你有高貴的血統,在其他人手上都有大作為的種鴿,而在你的手上卻不盡人意,那麼你檢查過你幼鴿時期的飼養過程了嗎?幼鴿的營養、家飛及睡眠休息都達到要求沒有?

通過以上三個問題和五點討論,我們應該得到一個關於幼鴿家飛及訓放的幾個節點結論:

第一,在保證幼鴿營養均衡,休息、睡眠充分的條件下,你應該讓它們儘快地起飛,在飛行穩定後,要儘快地讓它飛到20分鐘以上,達到刺激大腦皮質,促進相應器官特別是氣囊的生長發育。

第二,正常的家飛應該不低於30分鐘,這樣才能刺激其體內各系統的配合運行,支援長久飛行。若長期長時間讓其家飛,勢必過分消耗體內能量,從而產生營養問題,甚至傷及內體,反而導致了各器官發育的缺陷,所以我認為家飛的上限應該是一小時左右。

第三,訓放,如果你在正常天氣下,訓放30至50公里,應該是很少掉鴿子,如果在這一範圍內掉鴿子,那不是鴿子種氣的問題,可能就是天災人禍、鷹隼襲擊,或者就是你的鴿子有病,有內傷,要不就是你的鴿子親和性不夠,應激反應太大等原因,因為30-50公里歸航是鴿子天生具備的本能。

第四,若要參賽,你的訓放不能只停留在50公里以內,必須讓其續飛達一小時以上,也就是在100公里以上吧。但如果訓飛距離過長,你必須很好地進行調養,否則,你的訓放將對鴿子造成傷害,嚴重時會影響將來的比賽。

以上幾點為我們解決了幼鴿怎樣家飛,家飛多長時間為好,我們怎樣路訓,路訓多長距離為妙的節點問題。當然,無論家飛與訓放,都是在保證賽鴿營養均衡、休息充分、健康無病的條件下而言的,離開這些條件,什麼都是白說。

回頂端